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黐脷筋4個級別 若嚴重會影響BB進食

黐脷筋4個級別 若嚴重會影響BB進食

舌繫帶縮短症 (Tongue-tie) (學名: Ankyloglossia),俗稱「黐脷筋」是一種先天的口腔結構問題,舌頭底部的軟組織 (俗稱「脷筋」)過短,影響舌頭移動能力。

 

每100個BB就會有5-10個有「黐脷筋」問題,可見並不罕見,患者的吞頭一般人有分別,會明顯見到其舌頭上伸的能力受限、舌繫帶較短。家長可以進行觀察初步檢查BB的舌頭,伸出時有否出現「心型」或「W型」的情況,或者有否出現進食或發音不清的問題。

現時醫學上將舌繫帶縮短症(「黐脷筋」)按舌繫帶的長度分為四個等級:

第一級  舌繫帶12-16mm

第二級  舌繫帶8-11mm

第三級  舌繫帶3-7mm

第四級  舌繫帶3mm以下

舌繫帶愈短,情況等級就愈嚴重,很可能影響初生BB吸啜進食奶的能力,亦會較早被發現及處理。

其餘「黐脷筋」情況也可能會影響幼兒進食時咀嚼能力。也會影響咬字發音問題,影響說話清晰度。

是否每個發音都有影響?

由於舌頭的移動能力受限,「黐脷筋」對咬字發音有一定程度的影響。對於發出舌尖音、舌葉音有較大影響,例如對以下廣東話發音有困難:

d音:大、凍

t音:聽、枱

l音:藍、老

z音:揸、早

c音:叉、橙

s音:山、心

「黐脷筋」是否要做手術?

言語治療師會為懷疑「黐脷筋」的個案進行詳細評估,並按情況提供訓練,以改善舌頭的活動能力。

臨床上,影響發音能力的「黐脷筋」問題,很大部份能透過言語治療訓練改善,但部份嚴重的「黐脷筋」等級可能需要進行手術。

及早發現處理,能減少問題對小朋友的影響範圍。

預約及查詢